你的位置:首页 > 心理动态 > 人际交流

为什么人际交往觉得压力大?可能出现了这6种认知偏差

2022/3/30 16:30:27      点击:


有时觉得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好复杂呀,特别是身处于大企业的时候,我们常常要面对各部门之间、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推诿扯皮。而除了这些无法回避的职场摩擦之外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也并不总是那么顺心。

有时同事间模棱两可的回答,或是他人的一些小心思,不仅会让我们觉得不舒服,还会让我们感到困惑:别人是不是不喜欢我?ta是不是在针对我?如果我被别人看穿了怎么办?

其实,当我们因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而感到疲惫的时候,可以暂时的停下来,并且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:我所猜测的,就一定是对的吗?


么是社会认知


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物种,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,与其他人接触,自然就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和环境,来了解在他人眼中,我们是什么样子,并且以此为依据来决定我们如何回应他人,这个过程,属于心理学中「社会认知」(social perception)的范畴。


社会认知是一个理解他人的过程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别人脑子里想什么,所以我们会观察他人的言行,收集社会性信息,然后对他人的想法进行推断。


在心理学家看来,人都是认知上的吝啬鬼——总是尽可能的节省认知资源,以最小的认知努力,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推断。

因此,虽然我们也会努力的形成对社会和他人的准确看法,但我们的推断,却存在着千奇百怪的认知偏差。

见的社会认知偏差


1. 人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喜欢我们


在与某人交谈后,我们有时会担忧自己的表现:“我刚才是不是说的太多了?”“ta会不会觉得我太傲气了?”然而,人们并不像我们以为那样刻薄和挑剔。


事实上,有许多研究表明,我们低估了他人对我们的喜爱程度,他人比我们想象的更喜欢我们,也更享受与我们共事。
当然,你无法奢求每个人都喜欢你,但当我们知道自己会低估他人对自己的喜爱程度时,也许就不必总是纠结“ta是不是不喜欢我”的问题了。


2. 与陌生人交谈其实很有趣


人们通常不愿意与陌生人交谈,但当我们真的打破沉默、去与陌生人聊一聊时,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更快乐,体验到了与他人连结的亲密感。


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,研究人员鼓励地铁和公交车上的上班族,让一部分人与身边的其他乘客交谈,另一部分人则保持沉默,像以往一样只是低头刷手机。研究者本以为那些向陌生人打招呼的人会感到不自在,但实验结果却并非如此。
那些与陌生人打招呼并交谈的人,比那些沉默寡言、低头刷手机的人更开心,他们向研究人员报告说“上班路上能和人聊聊,我还挺享受这个过程的”。而且在这个研究中,结果对于外向者和内向者来说都是如此。


3. 别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自己


当人们对自己行为或外表的某个方面特别在意时,比如脸上长痘了,或者掉头发有点秃顶,这时候,我们会高估别人注意到它的程度。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「聚光灯效应」(spotlight effect)。


曾经有一项研究,心理学家故意让大学生穿一件令人尴尬的 T 恤,T恤上印有一些特别二货的图案,是你平日里绝对不会穿出来的那种。结果正如预测的那样,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图案,甚至都不记得这群大学生穿过什么样的衣服。


因此,「聚光灯效应」告诉我们,别人不会盯着我们的不完美之处,当你小心翼翼、避免尬尴的时候,别人可能神经大条、根本没功夫注意。


4. 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并没有那么苛刻


当我们做了一件蠢事,或者发生了什么尴尬的事情时,比如春风满面、昂首阔步的上台发言,结果却绊了个跟头时,我们可能认为别人会笑话我们、会用苛刻难听的话评价我们。但实际上,我们的恐惧被夸大了,人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包容。


我们觉得别人会苛刻的评价自己,有时是因为我们在苛刻的评价自己——我们比其他人更关注自己的错误,也更加难以容忍自己的错误。


在那个上台演讲的例子中,我们也许会尴尬的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,但别人只是一笑而过,他们更关注的是接下来我们要讲些什么。所以,放心大胆的去做、去犯错,管他呢。


5. 人们无法看透我们


人们有时会疑心“ta是不是知道我在想什么”,似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人来说是透明的,心理学家称之为「透明幻觉」(illusion of transparency)。


这个效应在打麻将或者玩狼人杀的时候就很明显,如果你不说,别人其实很难猜透你的心思,他们更多的是根据场上的出牌来推断你的身份。对于心理咨询也一样,如果来访者拒绝交谈,咨询师几乎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(而不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误解:心理咨询师一定知道我在想什么)。


因此当你需要掩饰些什么的时候,请记住透明错觉。可能你觉得自己的心思对其他人是显而易见的,但你可能会很容易隐藏自己。


6. 人们比我们以为的更懂得赞美


回想一下你给过自己的朋友和身边的人多少鼓励和赞美的话,是不是要多于你给自己的鼓励和赞美。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社会认知偏差叫做「慈悲效应」(Leniency effect),意思是说,人们在评价他人时,给出的积极的评价远超过负面的评价。


有心理学家认为,当我们去评定一个人时,会产生一种相似感,甚至会代入到对方的角色中去,这可能是我们的同理心在起作用,我们喜欢听到鼓励和赞美,因此也倾向于用更加积极的言辞去评价他人。



本文引用自壹心理 https://www.xinli001.com